XPM·新展预告 | 《黎晓亮:三个展——摄影与人的三种距离》即将上线!
2022年7月10日至10月9日,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将呈现“黎晓亮:三个展——摄影与人的三种距离”,为观众带来艺术家黎晓亮从业数年来的系统性个人展览。
本次展览以三种距离为切入点呈现了三组不同距离下的影像作品——近距离凝视下的荧幕形象、私人空间内的时尚拟像和远处窥视下的群体肖像。通过这三组作品的并列呈现也引出三个关于距离的艺术思考——“摄影师与拍摄对象的距离”“拍摄中个体与真实人格的距离”“影像旁观者与图像的距离”。
以“三种距离”为切入点
呈现三组不同距离下的影像作品
近距离凝视下的荧幕形象——
《回到黑色》系列
私人空间内的时尚拟像——
《北京公寓》系列
远处窥视下的群体肖像——
《孤独星球》系列
同时展出黎晓亮最新创作——
《Modern Love》系列作品
关于艺术家
黎晓亮
摄影师、影像艺术家
黎晓亮的影像创作工作主要包括摄影、动态影像和多媒介实践。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与主流时尚、艺术杂志合作记录了银幕上的绝大多数中国演员、艺术家和好莱坞巨星、摇滚歌手。与此同时,他也在长期实践具有持续议题性的个人艺术项目。其艺术项目“孤独星球”在连州国际摄影节获马丁·帕尔评审的摄影样书奖、“北京公寓”获得FAPA等国际奖项,并多次受邀于艺术机构和画廊展出,包括UCCA Lab、chi K11美术馆、昊美术馆、三影堂厦门艺术中心、Leica Gallery 等。
关于策展人
沈奇岚
艺术评论家、策展人、文化学者、作家
于德国明斯特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。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。曾任《艺术世界》杂志社编辑部主任,出版社艺术主编。现任《书城》杂志编委。
沈奇岚关注艺术和哲学的对话,与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有多个富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和论坛项目,包括《时间的裂缝》《A.R.Penck: 暗喻会否成真?》《包豪斯课堂》《暗蚀》《重整|德国艺术立场》《中国骄傲——把当代作为方法》、《追忆似水年华——生命中的所有寻找》、《贾蔼力:莽原》、上海双年展国际论坛“回环”系列,“我们的未来The Futures”系列国际论坛等。她也担任了《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》、《艺术家此在》等展览的顾问。2020年,她担任集美·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提名人与策展人。她为多家国际艺术媒体和国际艺术机构撰写专栏和画册文章,包括 Financial Times中文网、《信睿周报》、《生活》月刊、凤凰艺术、Noblesse、Artnet、上海博物馆、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、澳大利亚当代艺术馆、意大利Skira出版社等机构。2021年六月起,沈奇岚与ELLE合作了富有影响力的艺术音频节目《艺术治愈生活》。
Back to Black
在“回到黑色”(Back to Black)系列作品中,摄影师从2009年开始用统一的影像形式记录了超过150名演员、歌手,涵盖了荧幕上绝大多数知名的中国面孔,由个人视角记录了华语荧幕的十二年。作品通过两种形式,为我们呈现出近距离凝视下的荧幕形象。
人物被置于简易设置的舞台中,以各种姿态,从光线中徐徐隐入黑暗;或相反,他们正从无尽的深邃中显现。这种高度线性化的仪式感,褪去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,在此置换为一种黑色的在场,图像被转换为可遁入的隧道,观众们由此进入摄影师的视觉语言中。
112.5x150cm,艺术微喷,2021
Back to Black series - Sean Xiao
112.5x150cm,Giclée Print,2021
“回到黑色”系列 - 苏菲·玛索
112.5x150cm,艺术微喷,2014
Back to Black series - Sophie Marceau
112.5x150cm, Giclée Print, 2014
“回到黑色”系列-张艺谋
150×240cm,艺术微喷,2014
Back to Black series-Zhang Yimou
150×240cm, Giclée Print, 2014
「⼗五分钟」
「十五分钟/ 15 Minutes」视频为摄影师作品 “回到黑色 Back to Black” 的动态影像延伸。艺术家在作品中还原了其影像创作的经典布景,并邀请演员参与拍摄。在作品中艺术家利用机械装置使场景中的灯光持续前后摇摆,艺人从一片黑暗中出现,并随着光线的移动时隐时现,最终再次消失。
艺术家将影像中的桌子比喻成舞台,一个被公众所关注的舞台,艺术家通过舞台之上的影像雕塑讨论了公众传媒,社会关注与个人身份,期望的复杂关系。
「回到⿊⾊影像交互装置」
这组⾃拍装置还原了 “回到黑色 Back to Black” 系列作品拍摄现场及光影,观众在装置前⾃动触发拍摄,获得与该系列同质感的肖像。
作为摄影师,黎晓亮想知道的是,在设置好的“回到黑色 Back to Black”同等场景中,肖像摄影有多少部分可以被自动摄影所取代。他尝试在展览中用自由交互装置来探索摄影的未来,并提出问题:如果科技和机器都可以替代你,那别人为什么不可以?
Peking Apartments
《北京公寓》(Peking Apartments)记录了那些生活在北京普通公寓里面的外籍模特,向我们讲述隐藏在“完美”、“无瑕疵”的外籍模特群体背后的故事,在此表现为一种私人空间内的时尚拟像。镜头穿过由西方面孔占据的时尚拟像,将包裹在时尚外壳之下的“实在的”个体性展示在我们眼前。
也许我们对她们作为视觉消费的“商品”属性的某种需求,才是她们在这里的原因。
“北京公寓”系列
138×92cm,艺术微喷,2020
Peking Apartments series
138×92cm, Giclée Print, 2020
“北京公寓”系列
138×92cm,艺术微喷,2018
Peking Apartments series
138×92cm, Giclée Print, 2018
《Vlada》
纪录片展现了主人公Vlada在北京公寓的日常生活。Vlada是广告拍摄中被人为制造的“完美模特”,也是当代社会中鲜活的生命个体。纪录片试图从人物的“时尚符号”切入,探讨当今处于全球消费主义裹挟之下的社会中个体的多重身份,以及个体与社会运作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。
展厅效果图
Lonely Planet
在作品《孤独星球》(Lonely Planet)中,摄影师跨越12个国家40个城市,记录下通过同一个电子窗口联系起来的不同面孔,展现出一种在远处窥视下的群体肖像。随着当代信息的爆炸,我们主动或被动地被信息吞没,手机让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无限的延伸。
“低头,注目”不仅是时代的表象,更指涉了当代社会中群体同质化的现状。作品中的发光荧幕仿佛构成了一个个镜渊(mise-en-abyme)式的孤独星球,冷漠地遥遥相隔却又相互联系。
“孤独星球”系列
尺寸可变,混合媒介,2015-2022
Lonely Planet series
Variable size, Mixed Media, 2015-2022
Modern Love
《摩登絮语》(Modern Love)是黎晓亮对于当代人精神与情感状态的细腻捕捉。这种状态是一种流动的存在,它们有的烙印在形影不离的恋人之间,有的移情在各式各样的日常物件中,有的隐匿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动作语言中。
在各式亲密又疏离的演绎中,艺术家挖掘着属于这个纷繁时代中的个体经验与情感模式。
“摩登絮语”系列
Modern Love series
尺寸可变,艺术微喷,2022
Variable size, Giclée Print, 2022
“摩登絮语”系列
Modern Love series
尺寸可变,艺术微喷,2022
Variable size, Giclée Print, 2022
﹀
﹀
﹀
《黎晓亮:三个展》单展早鸟票预售
正!式!开!启!
早鸟票 50元
▲扫码购买早鸟票
*官方售票与五大渠道:携程、美团、大众点评、大麦、同程同时开启预售
互动话题
文末留言并说说 #关于《黎晓亮:三个展——摄影与人的三种距离》,你最期待哪组作品?
我们将于6月19日精选5位粉丝的留言送出展览单展门票一张!
编辑/ cc